英军舰罕见擅闯中国西沙被驱离:海军力量捉襟见肘又缘何挑衅
在东北亚地区兜兜转转几个月后,英国海军“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擅闯中国西沙。此前英官员放言要派军舰“巡航”南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9月6日的例行记者上表示,8月31日,英国“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了中国西沙群岛的领海,中国海军依法对英国这艘军舰实施了查证识别,并且予以警告驱离。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波分析认为,英国派军舰进入西沙群岛领海是为了显示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感,战略上配合美国在南海所谓“自由航行”行动。对于英国的行为,中国理应强硬一些。
“海神之子”号两栖攻击舰
不安分的“海神之子”
据路透社6日报道,“海神之子”号两栖船坞登陆舰是从日本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港口途中进入西沙群岛海域。“海神之子”号全长176米,宽28.9米,满载排水量约2.2万吨。舰上共有353名军官、士官和人员。该舰设有坞舱、直升机甲板和车辆甲板,主要用于两栖登陆作战。
据越通社3日报道,“海神之子”号当天上午抵达胡志明市国际港口,开始对越南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报道称,“海神之子”号此访是庆祝越南与英国建交45周年的活动之一,同时实施越英两国国防部领导所达成的协议内容,为增强越英友好关系和促进双方防务合作关系做出贡献。访越期间,“海神之子”号的舰员将拜访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第7军区司令部、海军2区司令部的领导人,同时与第7军区司令部及海军2区司令部的部队进行体育交流。
澎湃新闻(www.thpaper.cn)注意到,“海神之子”号在今年4月出现在西太地区,此后一直在这一地区活动。5月,“海神之子”号两栖登陆舰抵达日本佐世保港。当时,同属于英国海军的“萨瑟兰”号护卫舰也在东北亚地区活动。此外,还有一艘英国“阿盖尔”号护卫舰加入组成编队,在东北亚执行监视任务,并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合作训练等。
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3日曾报道称,英国派遣3艘战舰到亚太,在过去30多年来还是首次,它们的部分任务是在南海进行所谓“自由航行行动”,部分目的是落实联合国相关制裁行动。不过,英国《泰晤士报》6月4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英国海军会避免美军的做法,不会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领海之内。
在进入西沙群岛海域过程中,中国军队派出舰机进行警告驱离。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中国军队依法依规派出舰机对英舰实施查证识别,并予以警告驱离。
中方没有透露派出具体兵力规模。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中国派出一艘护卫舰和两架直升机驱离军舰,但没有攻击性,双方均保持了冷静。
“以前(冷战后)英国军舰经常在南海来来往往,没有英国军舰进入西沙群岛领海的公开例子,因此,这次举动还是比较罕见。并且,英国一上来就选择中国固有领土,不承认有争议的西沙群岛,很有挑衅性。”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师小芹告诉澎湃新闻。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就英国军舰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发表谈话称,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早在1996年5月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英方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领海挑衅,违反中国法律及相关国际法,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安全利益,极易引发海空意外事件,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
登陆艇从“海神之子”驶出
战略配合美国经常到南海挑衅?
“海神之子”号进入西沙群岛海域之举并非“即兴”之举,英国政府此前就多次扬言加强亚太巡航,还宣称派出最新服役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前往南海。
去年7月,英国前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声称,英国计划今年向南海地区派遣航母进行“巡航”,以增强英国的海上地位。迈克尔·法伦还以所谓的“航行自由”作为借口,扬言“不会受到中国的限制”。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也在澳大利亚透露,英国两艘航母将到亚太地区“巡航”。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于去年12月7日正式服役,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正处于建造阶段,预计2019年下水。“伊丽莎白女王”级是二战后英国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满载排水量达6.56万吨,可搭载40架舰载机,包括36架F-35B隐身战斗机。该航母服役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意义重大,不仅标志着英国海军即将终结无航母可用的尴尬局面(“皇家方舟”号航母2010年已报废),而且还意味着英国海军重回大型航母时代。
在今年6月举行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上,英国政府再次重申“巡航南海”的重要性。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当时在新加坡表示,英国今年将向亚太地区派出3艘军舰,向该地区“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发出“最强烈信号”。
“英国派军舰进入西沙群岛海域是在配合美国在南海进行的所谓‘自由航行’行动,英国脱欧以后,英美同盟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在这个时候派航母巡航南海,有利于巩固英美同盟关系,捞取更多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利益。”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冠杰告诉认为,“除此之外,巡航还有展示脱欧后英国更强大的意思,给国民一个交代。”
“在脱欧的这个时间点,英国心态是上比较复杂的,在海洋安全方面,以前加入欧盟主要是靠集体行动维护,脱欧后依靠集体行动是不现实的。是依靠美国还是靠自己,现在还没有很明确的说法。但从这次挑衅性比较浓的事件之后,可以更好观察英国在海洋安全方面的做法。” 师小芹认为。
在胡波看来,英国派军舰进入西沙群岛领海是为了在这一地区刷存在感,战略配合美国在南海所谓“自由航行”行动。
就在英国“海神之子”进入西沙群岛海域当天,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和日本海上自卫队以“加贺”号直升机航母为首的舰队也在南海海域活动。据美国navy recognition网站报道,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第四护卫舰于8月31日在南海海域举行了联合演习。在演习期间,双方进行了海上补给训练,交换了海军联络官,并演练了机动程序。
值得关注的是,英法未来可能加强在南海巡航中的协作。法国国防部长帕利在6月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对南海也发表了看法,并称法国和英国军舰将在南海联合执行所谓“自由航行行动”。
帕利当时表示,联合的舰队将前往南海“特定区域”。她暗示,预测这些舰船可能会发生对抗,“无线电会发出严厉声音,命令我们离开”。
上月,法国最先进的“阵风”战斗机首次访问越南。据越南媒体报道,法国 “阵风”战斗机历史性访问越南首都河内。8月26日下午,这批“阵风”战斗机飞抵河内机场。这是法国这一“阵风”战斗机部队在参与澳大利亚2018军事演习之后,在亚太进行的另一场访问活动。法国一共出动了100名军官与技术人员。
据称,此行是为了庆祝两国建交45周年,以及双边战略关系建立5周年。
捉襟见肘的海军力量难以支撑英国的亚太野心
在2014年发布的《英国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报告》中,英国强调其在亚太地区有着“重要政治和经济利益”。此后,英日军演、亚太巡航等行动展示了介入亚太的决心。
虽然英国一直强调亚太地区重要性,也做出了更加积极介入亚太地区事务的姿态。但捉襟见肘的海军力量难以长久支撑其野心。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日报道称,英国皇家海军前参谋长Alan West就有关英法“扇贝之战”加剧发表的声明报道说,英国无力保护自己的领海,脱欧后,情况将会更糟糕,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军舰。
8月底,在英吉利海峡塞内湾诺曼第海岸,5艘捕捞扇贝的英国渔船遭遇40多艘法国小型渔船围堵,渔船相互碰撞,双方互相抛掷石块,一艘苏格兰渔船受损。法国人反对英国人在这一海域捕捞扇贝。
前参谋长Alan West表示,因捕捞扇贝引发的与法国的冲突说明一个重要问题,显而易见,英国舰艇不足,无力维护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在今年6月一次议会中,来自不同阵营的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质询指出,英国海军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他举例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甚至很难在没有盟军支持的热点地区独立执行战斗任务;皇家海军目前还存在“反潜能力衰退”、“两栖战能力即将消失”以及“对陆打击手段极度单一”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英国国防部目前的压力极大,面临300亿美元的缺口却已经没有了多少可供支配的房地产。” 上述国防委员会委员称。(讽刺英国国防部将此前的国防大楼卖掉改为五星级酒店)。
当被问及英国两栖主战舰艇都被卖光了后,皇家海军陆战队应该怎么办时,英国国防部回应称,新的两栖主战舰艇建造几乎是“遥遥无期”的,将未来一段时间内皇家海军两栖作战委托给法国更加现实。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一部分英国海军陆战队一直在法国海军的两栖战舰上部署。
巴西当地时间8月26日,巴西海军现役最大的战舰“大西洋”号缓缓驶入里约热内卢军港。远处就是科科瓦多山和耶稣基督像。
巴西当地时间8月26日,在科科瓦多山顶耶稣基督像的注视下,巴西海军现役最大的战舰“大西洋”号缓缓驶入里约热内卢军港。“大西洋”号的前身是英国海军“海洋”号两栖攻击舰,该舰在英国海军服役30年,原计划服役至2024年,但由于经费限制最终放弃。
英国防务新闻网站此前刊文称,“海洋”号两栖攻击舰的出售导致英国海军在数年内没有任务优化的大型直升机攻击平台。为此,皇家海军计划重新配置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充当直升机母舰使用,以便能够作为两栖空中机动平台操作。如果英国海军再不重视两栖舰队,“海神之子”也可能被卖掉。
相约建党前后的陈独秀与李大钊
作者:祝彦、寇晓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主要创始人陈独秀诞辰140周年与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他们又如何进行党的创立工作?
北大共事,并肩作战
早在北大共事之前,陈独秀与李大钊就曾在日本章士钊办的《甲寅》杂志上有过关于爱国主义问题的思想对话。1914年11月,陈独秀鉴于对现实的悲愤,写了《爱国心与自觉心》,文章尖锐地指出中国并未形成“近代国家观”,国人也没有爱国的“自觉心”。对此观点,李大钊在其《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进行了支持回应,呼吁人民不要放弃爱国主义信念,要提振信心,要“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李大钊还特别指出陈独秀的文章是通过激烈的方式唤醒民众的“爱国心”,其文必有弦外之意,因此李大钊撰写这篇文章就是试图“申独秀君言外之旨”。可见,虽然陈李二人的文章对爱国主义的书写角度不一,但对于爱国主义的追求却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成为二人在北大合作共事、共同领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
陈独秀早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职。1917年1月13日,陈独秀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文科学长,到任后陈独秀就把《新青年》杂志搬到了北京大学。李大钊于1916年未等卒业即从日本回国,先主办《晨钟报》,后又担任《甲寅日刊》编辑。经章士钊介绍,1917年底受聘于北大,1918年1月接替章士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并兼任教授。北大共事期间,陈独秀团结李大钊等一大批先进分子,进入其创办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组成了新文化运动阵营。据当时人回忆,在北京大学期间,陈独秀与李大钊接触频繁,“常出入李大钊的办公室”。1918年1月初陈独秀召集《新青年》编辑部会议,对编辑方针与编务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轮流编辑(主编)制,从第4卷第1号开始,杂志分别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轮流负责编辑,陈独秀负总责。在陈独秀的团结号召下,李大钊不仅成为《新青年》的轮流主编,也是主要作者之一。
陈独秀提供《新青年》杂志这个阵地,李大钊则积极为《新青年》杂志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以及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7月至11月,李大钊连续在《新青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在中国首倡马克思主义,并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正是因为《新青年》杂志和李大钊等人的宣传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开始风靡中国。
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欺负中国的消息传到国内后,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个爱国主义者开始并肩作战。1919年5月4日下午,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携手发动下,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在整个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密切关注着运动的最新进展,他们不仅积极领导、支持和参加学生的爱国运动,而且当北洋政府逮捕32名爱国学生后,他们又努力进行营救并给予行动指导。他们还呼吁学界、商人、劳工等社会各阶层共同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亲日派北洋政府。6月11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共同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亲自散发传单。陈独秀在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李大钊立即展开营救行动,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场爱国运动的领导重担。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19年9月16日,经过李大钊的努力营救及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北洋军阀被迫同意陈独秀保释出狱。对于战友的出狱,李大钊以激动与喜悦的心情,当日赋诗云:“你今天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陈独秀出狱后仍然处于反动军警的严密监视之下。1920年初,陈独秀受邀秘密前往武汉进行演讲,因发表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演讲而引起湖北军阀当局的驱逐。因此,当陈独秀回到北京时,早已收到消息的京师警察厅准备再次逮捕陈独秀。李大钊获悉此消息后,为陈独秀安全考虑计,在征得其同意后,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此时,恰逢北方收账时节,于是,李大钊雇了一辆骡车,装扮为收账先生,让陈独秀坐在车内。为了避免暴露陈独秀的南方口音,沿途住宿等一切交涉皆由李大钊出面办理。也就在这辆雇来去天津的骡车上,陈独秀与李大钊“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这就是后来传为美谈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
1920年3月31日,李大钊领导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领导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成立之前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共产党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在各地党的组织先后成立后,国内外已经有了8个党的早期组织,共50余名党员。于是,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成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就成为必然要求。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和关注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便担负起了中共中央局书记领导全国党的工作的重任,李大钊则负责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实现了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高潮。1925年,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五卅运动获得胜利,给予英日等帝国主义以有力打击。
星辰陨落,伟业永传
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奉系势力进入并掌握北京,北方革命形势越来越险恶。1926年9月,中共中央写信给北方区委,多次催促他们转移至武汉。李大钊一边为贯彻执行中央指示及时安排大批革命同志出京南下,一边则坚持留守阵地为北伐军打到北京做接应准备。尽管身边的同志和朋友十分担心李大钊的安危,纷纷劝他早日离京,但李大钊坚定地表示:“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假如我走了,北京工作留给谁做?”就这样,李大钊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和“京师警察厅”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领300多名反动军警暴力闯入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将李大钊等共产党员非法逮捕。李大钊的被捕,举国震惊,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强烈抗议奉系军阀反苏反共的暴行,陈独秀领导的中共中央立即动员各界力量开展营救行动。当李大钊得知北方铁路工人组织想通过劫狱营救自己后,他表示坚决反对,他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且已经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事业……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4月28日李大钊等同志英勇就义,壮烈牺牲。陈独秀对李大钊的牺牲十分悲痛,他对自己的战友是这样评价的:“守常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的生平言行,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表达了对李大钊的深深怀念和高度赞扬。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离开了党中央领导岗位,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来到重庆江津的偏僻农村,于1942年5月27日病逝。
对于“南陈”与“北李”的丰功伟绩当时就有人写诗颂扬道:“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1933年,中共北京地下组织为李大钊举行迁葬仪式,在公祭送葬的队伍中,有一副挽联写道:“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如在,哪用我辈哭先生。”作者将“南陈北李”四字艺术地嵌入挽联之中,可见当时“南陈北李”已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盛誉,并广为人知。(祝彦、寇晓东)
《纳米无明火》:方寸之间的经营起来的生活,这纪录片太真实了
如果你是TVB的忠实粉丝,或是网上冲浪的一把好手。
那你一定听过一个词:千尺豪宅。
是不是脑海里一下子冒出了一座独栋别墅?
再不济也是那种大平层吧。
不然为啥小说里电视里都在说香港住这种房子的都是富家公子豪门小姐之类的呢。
可是,如果我们较真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千尺豪宅”四舍五入换算一下也就是92.9平方米。
这……
再想想霍家作为香港顶级富豪之一,霍启刚给晶晶姐买的房子面积也就180平方,这和我们对于富豪的想象好像的确有一些出入。
但对香港房价熟悉的人就会知道,9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的房子,在香港完全可以成为豪宅。
不信?
就来看一部香港纪录片再说——
《纳米无明火》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满头雾水,只感觉一股子浓浓的文化气息向我这个绝望的文盲扑来。
但等到我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名字的确很诗意,不过不是那种装腔作势的诗意,而是生活的诗意。
纳米,实际上就是微小如米粒的意思。
香港,一个真正意义上寸土寸金之地,是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市场就催生出一种总价低,但面积非常小的房子,简称:纳米楼。
有多小?
实用面积不超过24平米。
而且存在大量面积十几平米,甚至,不超过10平米的单位,比一个车位还小。
在这样的地方,住着都够呛,就别想能用什么明火做饭了,只能用电。
所以,这就是“纳米无明火”的含义了。
《纳米无明火》是由香港编剧、导演和演员谷德昭主持的一部真人秀纪录片,一共十集,每集都用20分钟采访一户纳米住户,并请五星级大厨为他们设计一道用电磁炉也能做的菜,然后让谷德昭去家里做给他们吃。
虽然《纳米无明火》每一集不过20分钟上下,但贵在真实轻松,充满烟火气,也充满港式小人物的那种苦中作乐的积极向上。
还记得罗文演唱的那首《狮子山下》开头唱道:
人生中有欢喜
难免亦常有泪
我哋大家
在狮子山下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不免崎岖
难以绝无挂虑
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在《纳米无明火》中简直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这位24岁的货车司机柠檬,他是个纯正的香港人,现在住在一个村屋内。
所谓的“村屋”,说白了就是香港的农村。
即便是农村,价格也不低,差不多22个平方,250万港币,约合人民币207万。
这房子是柠檬他爸买的,他每个月都需要给家里付钱当作租金。
而为了挣钱,柠檬几乎拼尽了全力。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是为了收入,我什么都不管的。什么钱都要赚,辛苦钱要赚,舒服钱也要赚。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除了犯法的事。”
当然啦,这世上哪有什么舒服钱,绝大多数普通人赚的都是辛苦钱。
柠檬什么都做过。
比如运送活猪,一个月要工作30天,年中无休。
比如清理水泥,比如运送汽水。
柠檬一个月大概能赚4万,除去一些生活开支,一般每个月能攒3万元,但是也抵不住一些突发费用,比如修车。
一旦车坏了,花钱就如流水。
柠檬最牛逼的一次,是一天接了五六个清理水泥的活。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清理水泥属于重体力劳动,又脏又累,一天下来人简直要虚脱。
也就是柠檬,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身强体壮能熬得下来。
太难了。
而已经这么难了,但《纳米无明火》总是能在不经意的时候开始搞笑。
比如谷德昭刚下车,就开始跟柠檬插科打诨:“第一次认识,你就带我回家,你想怎样?”
柠檬立马接了话茬子:
“额,听闻你要为我下厨。”
哈哈哈哈,怨不得港片中那么多喜剧片。
柠檬也在片中说出了自己为什么选择村屋的原因,除了房租便宜,还因为停车费要便宜一点。
香港停车场特别贵,随随便便一个月就三四千。
谷德昭有个朋友,房子不过300尺,每个月月供也就一万多,但是光停车场一个月就是六千多。
这,这不就是烧钱吗?
不过与一些年轻人比,柠檬还算是好的了,至少房子大小还算可以,即便住在农村,有车也还算方便。
但一对90后同居情侣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们住在九龙城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月租4200元港币。
一进门,就是床。
除了床还是床,转个身都费劲,屋里只能放得下一张桌子,更别提做饭了。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小情侣只能在床下垫了三个柜子支起来,这样还能创造一些储物空间。
至于我们租房时经常要考虑的什么朝南有窗户更是奢望,这里的窗户对着后巷的空调外机,根本没法开窗。平时待在屋子里,不知道白天黑夜。
厨房?没有。
做饭就支起小桌板,做完了再端到床上吃。
家里唯一的水龙头在厕所里,所以洗碗只能在厕所地上洗。
常常洗到一半,队友就在外面喊:“我要小便……”
说实话,4000多港币的房租在香港算低,这对年轻人的打算是,攒点钱,以后买房子用。
上面拼命打工的柠檬也是这么想的,毕竟一直住老爹买的村屋也不是长久之计。
而另一对小夫妻,就比较幸运了,已经买好房子了:20多平米,花费446万港币,差不多是20万每平米。
一成首付,九成按揭,要还30年。
这个价格,感觉我打一辈子工也买不起。
这么贵这么小的房子,还不是有钱就能买的,还要凭运气:
光存够首付还不行,还要参加抽签,中签率又低,能抽到心仪的楼盘,简直难过考港大。
一旦抽中签了,留给你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也就是说在那分秒之间你就得决定买还是不买,不然名额就被别人占了。
啧啧啧,父母辈的钱,加上夫妻两打工攒的钱,就在瞬间被定夺了,简直比买菜还仓促。
老谷听罢,感慨道:“这也是香港特色了,简直可以写进喜剧电影里!”
这就是香港了。
《纳米无明火》的可贵之处,就是在闲话家常柴米油盐之间,用一些小情趣和玩笑来起承转合,两者加起来,就是生活在香港的酸甜苦辣。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柴米油盐之下香港普通人的生活,纳米楼里浓缩的不只是一个公寓的五脏六腑,更浓缩了香港人对爱情、兴趣、前途的期许。
说实话他们的房子真的太小了,小到感觉很难称其为“家”。
比如因为房间太小,朋友来了只能坐床上。
比如阳台只站得下一个人;
再比如没有阳台的,就在床的上方拉一根钢管,用来晾衣服。
也是因为太小了,《纳米无明火》里几乎处处穿帮——
摄影机和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镜头里,没办法只能后期加上马赛克。
摄影师得踩到人家床上,才能找到适合的拍摄角度。
但即使在这种逼仄的环境中,这些人们依旧没有放弃对于生活的热情。
比如在墙上挂上喜欢的画。
比如在大窗户前一面欣赏街景一面吃早餐。
比如宁愿被别人当面说傻,也要买一个带阳台的房子,用来养花花草草。
毕竟带了阳台,实际上的可用面积就减少了很多。
再比如一个身患脆骨病的大姐,最喜欢在小小的家里买各种各样的厨具,去做很多好吃的。
还有一个英日混血的女生,为了爱情,从英国来到香港,和男朋友住在小小的家里。
他们在小小的纳米之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去爱,去努力,去勇敢,去梦想……
纳米无明火又怎么样呢,人们照样能用小小的电磁炉为心爱之人做一顿美味,照样能让生活风生水起,他们把原本苦的生活,活的比烟花还灿烂。
而在香港,住房问题,绝不止纳米楼这么简单。
有数据显示,从2014到2019年,纳米楼的数量飙升了17倍。
在香港导演张之亮的电影《笼民》里,一个面积大约1.8米×0.6米的笼子,就是一个人的家了。
去年上线的一部纪录短片《方寸间的地狱》里表示:香港某些地区的房价,已经飙升至每平米25万港币。
三分之一的香港人,住在面积只有5-12平米的出租单位里,有人甚至住在不足5平米的劏房。
港片《麦路人》记录了一群为了省房租,每天在麦当劳过夜的人。
据香港社区组织协会“24小时快餐店无家者研究”统计,仅仅一个晚上,香港73间24小时营业快餐店,就发现了384名夜宿者…
但香港真的就是人多地少所以房价才贵的离谱吗?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纳米无明火》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以小见大,从纳米楼到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都一 一囊括在内,接地气又非常有远见。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