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立极氪公司:李书福任董事长,主抓新四化研发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3月23日,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官方公示了2020财年整体财报,根据财报披露,2020财年,吉利控股年收入为921亿人民币,净利润55.7亿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55.3亿人民币。
而在财报中,吉利汽车披露了另一个重磅消息:组建智能纯电公司“极氪”。
谈起极氪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的2月。那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和内部员工分享交流中表示:“吉利已形成新的行动计划方案,将在今年成立一家新公司,致力于专注探索电动汽车的产品规划、营销和销售方法,继续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
李书福还指出,未来这家新成立的纯电公司将统领吉利汽车旗下纯电动汽车品牌,包括了管理基于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生产的车型、旗下领克品牌基于SEA打造的电动汽车,以及几何电动汽车等品牌。这意味着,吉利汽车将纯电动汽车战略升级,不再是单品牌独面纯电动车开拓,而是综合各品牌实力正面新老实力竞争。
时隔一个月,极氪公司便宣告成立。根据财报披露,极氪公司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含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共同投资,其中吉利汽车持股51%,吉利控股集团持股49%。新公司计划现金注资20亿人民币,李书福出任极氪公司董事长,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出任极氪公司CEO。
吉利方面介绍,极氪将充分发挥吉利汽车长期积累的专业能力和体系化优势,加大在新四化领域的研发投入,打造智能化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确立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极氪还将整合各类资产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车车型技术、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SEA)使用权、品牌授权、三电技术、供应链体系建设及用户生态建设等。
极氪公司的成立,正好印证了此前李书福的讲话。也代表了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建立了一个更加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并积极带领吉利汽车不断提高在ESG(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表现,积极制定碳中和计划,以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为核心,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构建符合未来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的环保出行生态。
极氪公司CEO安聪慧表示:“吉利汽车将坚定地推动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快速发展,在智能化节能与新能源领域和智能化纯电领域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极氪厚积薄发、应势而生,秉承用户思维和创新意识,聚焦前沿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构建用户生态,组建多元跨界团队,打造全球高端潮流科技品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官方还透露:极氪首款车型基于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打造,将于上海车展开启预定,第四季度开始交付。未来五年,极氪计划每年向市场推出至少一款全新产品。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怎么发展起来的
1963年 李书福出生在浙江一个农民家庭里,家中四兄弟,李书福排行老三。
1981年 李书福正好高中毕业,受当时的改革环境影响,他并没有选择去上大学,反而学着身边的大哥大姐们下海经商。
李书福第一次创业时,用父亲给的120块钱买了一个小破相机,骑着一辆二八大梁自行车,满世界给人照相。
当时相机生意做的不错,半年的时间李书福赚到了1000块钱,开起了照相馆批量给客人照相。
说来也巧,当时李书福发现照相馆的相机数量比较少,所以就淘换来相机零件自己组装想节省一些成本。
有一次李书福发现,洗相时 一些废物可以提取金银等贵金属,那时候还是摄影师的李书福哪里想得到这个巧合竟成为了他日后的主业。
随着提取物的日子增多,李书福干脆放下照相馆的生意,专门作起了从“垃圾”中提取金银的行当,他把提出的金银背到杭州去卖。
后来,李书福彻底关掉了照相馆,专职做起了这门生意。
时间到了1984年,李书福创办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21岁的李书福也当起了厂长。
在80年代,冰箱还是国家统一配发的生活用品,属于家庭“三大件”之一,李书福在1986年厂子里成功研发出冰箱蒸发器之后决定自主生产电冰箱,不到两年的时间 李书福的北极花电冰箱已经成了名牌产品,李书福本人也靠着冰箱名噪一时,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千万富翁之一。
1989年 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李书福的冰箱厂没有被评为定点生产企业,于是他干脆吸取教训,带着千万元资产去深圳学习知识,并在1993年收购了浙江一家有生产资格的摩托车厂,并且李书福的厂子率先研制出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他所取得的成就甚至连摩托车行业的老大嘉陵摩托都争相与之合作。
不到一年的时间,两厂合作生产的“嘉吉”牌摩托畅销全国,甚至打开了国门,出口到了世界各地的32个国家。
1997年,李书福不满足于摩托车生产,认为未来马路上跑的应该是汽车,所以他抓住机会,收购了一家小客车生产厂,成立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在吉利不断壮大之后,还收购了欧洲著名品牌沃尔沃
截至目前,李书福家族的吉利汽车公司以总资产1100亿排名在胡润榜第十位,想起早年李书福的拼搏,以及李书福本人能够及时抓住机会并展望未来的特点,李书福现在取得的成就可谓是实至名归。
吉利诉威马,李书福沈晖师徒往事和商业恩怨
这起业内标的最高的讼案走向如何不得而知,给新造车势力敲响合规警钟,也是车企巨头切实感受创新企业的竞争压力
《财经》记者 李皙寅 王斌斌|文 施智梁|编辑
近日,吉利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件诉讼标的高达21亿元人民币,被看做是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吉利汽车是中国品牌2018年销售冠军,威马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代表。
该案件由于最终采用非公开审理,非相关人员无法旁听,诉状并未公示。在首日审理后,很多细节仍处于迷雾之中。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吉利此次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经济赔偿;并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财经》记者联系吉利方面,对方表示一切以审判结果为准,目前暂无消息对外发布。
威马汽车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不公开审理是吉利单方面向法院申请的, 威马未与其就此达成过共识。威马没有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迷离判决书并未公示。
但在汽车媒体圈内,普遍把矛盾的源头指向了威马在售的EX5车型,与早已上市的吉利GX7和远景SUV车型上。公开依据为两款车型极为接近的参数细节。
愉观车市引述知情人消息称,双方采用了同一整车平台。甚至在威马研究院试车时,远景SUV的白车身套在威马EX5的底盘上试车。此外,威马EX5的轮距和吉利GX7的轮距一摸一样,而轴距相差仅为4.2厘米。
另据车壹条引述相关信源消息称,吉利向上海高院提交的起诉书中,状告主体除了有威马汽车四家法人主体公司之外,还有包括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侯海靖(原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基地总经理)等在内的100多自然人,大多为原吉利员工。
其中,曾经主导GX7和远景SUV研发的侯海靖成为焦点。
从侯海靖履历来看,1998年其进入上海通用汽车任职总装生产经理,随后进入福田汽车、华泰汽车、吉利汽车,曾至吉利集团副总裁,成都公司总经理,宝鸡、贵阳项目总指挥。负责经历GX7车型生产,担任远景SUV产品组组长,负责远景SUV开发。2016年,其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威马汽车。
沈晖曾在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阿里巴巴有十八罗汉,我们这里五十八个罗汉。”沈晖在2016年时也曾对媒体称,威马汽车当时拥有核心员工200多名,都是他以前的同事。
威马官网显示的核心团队共有9人,其中的四人有在吉利或沃尔沃履职的经历。这四人分别是沈晖、陆斌、张然、徐焕新。
沈晖临走前以及公司成立后,将不少包括高管在内的同事从吉利带走。一方面这可视作是前同事对其能力的信任,但也涉嫌违背传统汽车领域的商业规则,或者违背竞业条款。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当年任正非和李一男一样,当管理者拆当初自己成就自己的平台,老板不会束手不管,甚至杀一儆百。”一位不愿具名的接近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沈晖出走吉利时,曾陷入一场风波。借助离职,风波平息,留下了他作为吉利并购沃尔沃参与者之一的声名。但挖走大量老东家高管,及背后更多不便言说的事儿,正是触发这次事件的重要原因。
2009年12月,沈晖从菲亚特集团中国区董事和副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的岗位上加入了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全明星队。据《看天下》报道,彼时,其与李书福认识已四五年,曾有“若有合适项目即加盟”的口头约定。当听到李书福的邀约“有个大项目,你来不来”时,他意识到时机已到,随即加入。
在吉利对沃尔沃并购成功后,沈晖作为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肩负中国区团队的组建任务。沈晖用三年时间,将中国区团队从100人增加至2000人,沈晖的头发也从黑到白。
2014年底,沈晖去职沃尔沃。“我在自主品牌做到顶了,你知道,上面就是李书福了,他是董事长。我不可能做到比董事长更高的位置。”这成为沈晖创业时的底气。彼时,他对Autolab直言,自己能从无到有地建设靠谱团队,更善于调动国际资源。然而,彼时沈晖口中“传统汽车制造商是造不出智能汽车的”、“自主品牌按照老路发展,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中国人)做原创不行”的言论也让自己一度深陷舆论旋涡。
“李书福对我还是不错的,相当于我的师傅,在创业前,他教了我们很多接地气儿的做法。”沈晖近三年内接受《财经》记者多次采访时均表现出对李书福的钦佩和以之为师的恭敬。2018年1月,《财经》记者在上海和李书福聊起旗下公益事业,话锋转到沈晖这位旧部时,李脸色突变,摆手结束了谈话。彼时,威马刚募得200亿融资风头正盛,成为新造车势力的头部企业。
影响侵害商业秘密案并不少见,比如百度与前高管王劲案,全球VR第一案“ZeniMax Media诉Oculus VR纠纷案”都是比较知名的涉及侵害商业秘密案件。
“在国内看来,索赔21亿元确实是创记录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对《财经》记者表示,该案件的焦点在于,原吉利高管是否将在吉利获取掌握的商业秘密,用于在威马申请专利或使用,都是本案审理的焦点所在。
事实上,正如上述百度与前高管的王劲案,最终以景驰被百度收购而告一段落。有观点认为,该事件也会走向言和。
李俊慧认为,诉讼是手段,不是目的,问题解决了,和解也正常。
9月1日,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内部信中也变相回应了此事。沈晖提到,“作为初创企业,我们更要强化研发投入,强化用户价值的创造。不惧寒冬,不惧旧势力的挑战,更加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
威马副总裁陆斌在9月17日开庭当日,在朋友圈上传了一张销量排行榜图,图示威马EX5以月度2175辆居8月新造车势力销量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告上法庭。
围绕威马申请专利,或许会成为新的胶着战场。
李俊慧表示,对于威马已获授权专利,吉利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如果是专利纠纷,可以申请诉中禁令,但商业秘密案件可能概率较小,因为商业秘密本身需要先举证证明。未被宣告无效前,视为有效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下滑,补贴退坡,竞争加剧的当下。新造车势力普遍缺乏资本,正在寻求D轮融资,目标10亿美元的威马能否顺利度过旋涡,尚不得而知。
最近两年新造车势力领域已发生数次知识产权争议,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造车势力尽快提高合规意识刻不容缓。